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三角分公司编制的《江苏省无锡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9-2035)》已于2019年12月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会论证,成果已按照审查意见进行了修改完善。现根据《无锡市城市规划公示制度实施细则》的规定,进行批前公示,有意见与建议者请与我局联系。 一、 规划简介 1、 规划范围 东至锡东大道,南至锡沪路-胶西路-胶阳中路-锦安路-安国路沿线,西至鸭荡圩,北至双泾河,规划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 2、 规划背景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意见,以及中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有效指导江苏省无锡市翠屏山旅游度假区(以下简称“度假区”)更优、更好建设,创新旅游度假区发展模式,促进度假区与周边地区在资源保护、交通组织、旅游服务、景观塑造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远期力争实现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目标,编制《江苏省无锡市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9—2035)》(以下简称“规划”)。 3、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 5、《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2010) 6、《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标准》(GB/T26358-2010) 7、《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2007)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9、《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5〕81号) 10、《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细则》(2015) 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12、《自然资源部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 1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 14、《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度假区发展的意见》(苏政办发〔2013〕149号) 15、《江苏省旅游度假区发展评价办法》(苏政办发〔2014〕35号) 16、《江苏省省政府关于设立江苏省无锡翠屏山旅游度假区的批复》(苏政复〔2015〕106号) 17、《中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党组关于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苏自然资党组发〔2019〕44号)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19、《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 20、《无锡市锡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1、《无锡市锡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2、《无锡市锡山区安镇街道总体规划(2019-2030)》 23、国家、江苏省、无锡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 4、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19-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9年-2025年。 5、 发展目标 基于“城旅一体、主客共享”的理念,以山地及农文旅主题为特色,结合度假休养功能,实现“农+文+旅”产业融合。以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为依托,将翠屏山旅游度假区打造为锡东大型郊野公园及长三角山地运动主题度假区。 6、 容量与规模 2025年预测度假区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日均0.41万人,其中年过夜游客60万人。 2035年预测度假区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日均0.82万人次,其中年过夜游客150万人。 用地规模:建设用地约447.14公顷,约占总面积27.08%;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约325.54公顷,约占总面积19.72%,村庄建设用地约35.19公顷,约占总面积2.13%;区域交通设施用地约50.39公顷,约占总面积的3.05%,其它建设用地约36.02公顷,约占总面积的2.18%。 7、 空间结构 总体形成“一心三屏”的整体空间结构。 “一心”:位于吼山北路与锡沪路交叉口北侧,为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服中心与换乘中心。 “三屏”:农业观光带、运动体验带、商旅度假带。 8、 景观系统: 总体形成水绿相映、诗情画意的山林休闲的景观体验,形成“一镇三山,五湖十景”的景观格局。 一镇:安镇; 三山:依托吼山、胶山、翠屏山三座自然山峰,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特征。 五湖:郊湖、丰湖、桂湖、碧湖、安湖五湖环绕点缀。 十景:花海听风、颐养仙谷、跃动立方、永乐祈福、查桥水街、碧湖春晓、西林探幽、桂坡花溪、石马问道、满园锦翠十处特色景观。 9、 旅游度假产业: 基于“城旅一体、主客共享”的理念,基地定位为“郊野公园型旅游度假区”。 以山地及“农”、“文”、“旅”主题为特色,结合度假休养功能,重点突出独特的田园生态特色功能,结合景区的资源优势,塑造以山林观光和山地运动为特色的一站式旅游度假目的地形象,定位“悦动翠屏”的主题形象。 10、综合交通: 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引导的作用,加强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协调,不同交通方式有机衔接,支撑片区可持续发展,创造绿色顺畅、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1)构筑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道路网络系统,重点完善次支路网络,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 (2)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贯彻公交引导发展的概念,合理布置公交场站。 (3)落实停车调控理念,强化配建停车实施,合理布置公共停车设施,引导小汽车合理使用。 (4)重视慢行交通,促进绿色发展,建立舒适宜人的慢行环境。 二、公示时间 2020年9月4日—2020年10月4日(有效反馈意见时间为公示时间) 三、公示地点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http://zrzy.wuxi.gov.cn/)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锡山分局1楼公示栏(东亭南路2号) 四、联系方式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锡山分局联系电话:‭(0510)8853 5896‬‬ 无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20年9月3日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